结构生物学,实现新跨越

Structural biology, Achieving new leap

了解详情

结构生物学,实现新跨越

Structural biology, Achieving new leap

了解详情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MORE
view

2022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张强锋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通过将异构数据集投影到统一的细胞嵌入空间中进行单细胞测序数据在线整合”(Online single-cell data integration through projecting heterogeneous datasets into a common cell-embedding space)的研究论文。在该研究中,他们开发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深度学习框架的人工智能算法SCALEX,可以对单细胞

张强锋课题组开发SCALEX用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在线整合

view

2022年9月26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德国科隆大学、和马克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柴继杰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陈宇航研究员团队和Paul Schulze-Lefert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题为 A wheat resistosome defines common principles of immune receptor channels的研究论文

柴继杰、陈宇航等合作揭示小麦CNL类抗病蛋白的共性作用机制

view

2022年9月21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柴继杰教授团队和南京农业大学王源超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Plant receptor-like protein activation by a microbial glycoside hydrolase的研究论文,通过解析受体RXEG1单独(apo-RXEG1)、受体-配体识别(RXEG1-XEG1)和受体-配体-共受体复合物(RXEG1-XEG1-BAK1)等多种不同状态的结构,结合生物化学和植物细胞生物学等手段进一步阐明了其发挥功能的具体机制。阐明了细胞膜受体蛋白RXEG1识别病原菌核心致病因子XEG1激活植物免疫的作用

柴继杰/王源超合作揭示植物免疫受体蛋白的双功能抗病机制

view

2022年8月12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肖百龙团队在《神经元》 (Neuron)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iezo1介导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信号传导并调节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Astrocytic Piezo1-mediated mechanotransduction determines adult neurogenesis and cognitive functions)的研究长文,揭示了Piezo1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机械传感器,可以将机械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通过影响ATP释放参与调节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的重要作用,为机械信号转导参与调控大脑组织稳态提供了证据。

肖百龙团队在《神经元》发文揭示机械力受体Piezo1在中枢神经系统机械力感知中的重要功能

view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农业产量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是育种学家和科学家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寻找天然的,具有广谱抗性的免疫信号分子将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病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会向植物细胞内分泌致病因子,植物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进化出了不同的受体蛋白识别这些致病因子,并进一步激发植物高效特异的免疫反应。TNLs是植物非常重要的一类受体蛋白,研究发现TNLs受体蛋白在识别致病因子后形成抗病小体,作为NAD+水解酶起始下游的免疫信号通路。目前,TNL抗病小体如何水解NAD+、产生什么信号分子并不明确,同时,信号分子如何调节不同下

柴继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Science杂志背靠背发表研究长文 发现植物新型抗病信使并揭示其作用机制

view

RNA干扰(RNAi)是许多真核生物中一种保守的RNA沉默机制, 小干扰RNA是RNA干扰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小RNA的加工过程中,Dicer家族蛋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常需要双链结合蛋白(dsRBP)作为辅因子来帮助它们发挥功能。在果蝇中,siRNA的产生是由ATP依赖型的Dicer-2(Dcr-2)蛋白在其辅因子Loqs-PD的辅助下,从长的双链RNA(dsRNA)上等距切割产生21个碱基对的双链siRNA。再由Dicer-2与另一个辅因子R2D2形成的二聚体通过对末端热稳定性的识别来定向结合切割下来的siRNA,从而确定guide strand与passenger str

王宏伟/麻锦彪等合作揭示Dicer-2结合双链RNA加工生成siRNA并装载到AGO2的分子机制

view

2022年6月27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和张林琦教授受邀在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humoral response and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的综述。文章全面系统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免疫过程,以及病毒感染或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的关键特征,并展望了诱导新冠变异株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设计策略。

祁海、张林琦受邀在《自然·免疫学》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和展望新冠病毒感染的体液和抗体反应及通用型疫苗研发

view

2022年6月23日,《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ntein-split transactivator for intersectional neural imaging and optoge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徐春研究组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研究员龙钢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开发了对多特征神经元标记、记录和操控的新型分子工具,揭示了腹侧海马神经元的投射模式与情绪编码的对应关系,为解析复杂神经环路的结构与

《自然-通讯》发表徐春、龙钢研究组关于多特征神经元新型标记工具的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

23个独立实验室

23 laboratories

2大研究方向

2 research direction

01

科研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s

01冷冻电子显微学新方法的开发

02应用结构生物学阐明生命本质规律

中心研究工作涵盖了现代结构生物学的诸多前沿领域,中心也致力于冷冻电子显微学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查看更多
02

科研成果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01世界上首次报道多个高分辨率大分子结构

02国际顶级期刊发表57篇论文

03原创技术与方法的开发获得成果

中心在结构生物领域已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在剪接体、钠离子通道、呼吸体等研究方向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查看更多
03

科研支持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

01冷冻电镜平台

02X射线晶体学平台
03核磁技术平台
04蛋白质纯化鉴定及制备平台

05生物计算平台

查看更多

Message from the director

主任寄语

施一公

结构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主流学科之一
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一系列重大的基础科学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本质,
而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将极大地促进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新药研究及开发。

王宏伟

结构生物学运用最前沿的方法来研究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和有机体的空间组织和时序变化,
目的是破译生物学现象的基本原理以及支配生命体的规则。
中心的目标是推动突破性研究的发现,由此为生物学研究打开新的大门并引领新的方向,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和自己。

Promotional video

宣传视频

结构生物学高精尖
创新中心宣传片

北京市教委组织成立
首批13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Join us

联系我们

90余博士后

90 Post-doc trainees

200余研究生

200 graduate students

01

卓越学者

Advanced Innovation Fellow

“卓越学者”项目是现行博士后制度下的创新之举…

申请
02

卓越青年科学家

Advanced Innovation Young Scientist

“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是在中心“卓越学者”项目基础上…

申请
03

高级技术人员

Senior Technicians

涉及计算机、电子、物理、数学、生物等多个学科和领域…

申请
04

行政人员

Administrative Staff

高效专业与国际接轨的行政团队为中心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