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至1月17日,由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举办的清华 - 莱顿冷冻电镜技术研讨会(Tsinghua-Leiden Workshop on Advanced Cryo-EM Technology)于天寒意暖的暮冬之初圆满落幕。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新泉教授、李雪明研究员及莱顿大学的Bram Koster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大会。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莱顿大学医学中心(LUMC)的Bram Koster教授、荷兰电子纳米研究中心(NeCEN)的Ludovic Renault博士和Christoph Diebolder博士以及莱顿大学生物学研究所(LU,IBL)和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的相关研究人员前来参会交流。清华大学的王新泉、俞立教授,雷建林、李雪明、梁鑫、欧光朔、向烨、姚骏和周强研究员以及来自牛津大学的李赛博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精彩的研究报告。



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双方冷冻电镜技术的沟通与交流,以期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交流,并为日后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打开契机!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八位莱顿大学代表与清华大学的十位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前沿与发展,并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工作向现场观众进行了热情而详细的介绍。讲座内容涵盖了冷冻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与应用,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对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


随后,在1月17日举行的圆桌讨论会议,更是将本次研讨会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发展阶段。会上,双方就加深了解、寻求合作、人才交流和巩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研讨会作为双方的首次合作,相信将会成为双方深度合作的一个新起点。莱顿一行表示,本次清华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本次研讨会令人愉悦且鼓舞人心,期待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近几年冷冻电子显微镜异军突起,极大的推动了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冷冻电镜技术在当代科学研究中所焕发出来的强大生命力,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冷冻电镜的应用将愈加广泛而深远。